Menu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专题讲座 >
袁敏琴:简谈糖尿病足缺血性坏疽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!
时间:2020-11-24
点击数:54

11月20日中原第五届糖尿病足与创面高峰论坛在平顶山隆重召开,我院糖尿病足专科受邀出席。同时,我院赵华彬医生和黄颖护士长都做了专题病例分享。

名老中医崔公让教授演讲

再次感谢马立人主任的邀请,也感谢本次参会的众多专家的分享与指导。下面,我想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的参会感悟。

名老中医唐祖宣教授演讲

本次会议是一场糖尿病足及慢创领域的学术盛宴,大咖云集,高朋满座,专家们畅所欲言,有学术的交流分享,更有思想观点的碰撞争论,有专家大咖的悉心点评,也有年轻学者的锐意激进,尤其是业内德高望重的前辈崔公让和唐祖宣教授,也亲临现场并发表演讲,真的令我受益匪浅。

这次会议的内容,主要围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及周围血管病展开,其中又可以分为支架、球囊扩张对下肢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的作用和中医对创面的作用。

执行主席马立人教授演讲

下肢缺血性坏疽治疗不能太过依赖支架和球囊扩张

在糖尿病足的类型中,以缺血性干性坏疽最为难治,周期长、费用高、截肢率高。这是一个“症结”,造成它的原因之一,就是我们过度依赖血管介入来治疗,忽视了其他治疗方案的可能性、有效性及优势。

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庄百溪教授演讲

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多为弥漫性、多发性的闭塞,不仅是大血管,小血管、微血管也会闭塞。对于管腔大的血管可以做手术疏通,但是小血管、微血管做不了。这就好比大河的支流淤积,局部伤口仍得不到充足的血供,很难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。

解放军306医院姜玉峰教授演讲

而且,介入再复发的风险比较高,这已经是业内共识,同时也是大家都希望避免的事实。复发之后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,对病人伤害大,还会增加经济负担。如果不具备手术条件,结果就只能截肢了。同时,对于那些可以再做手术的病人,后期仍不乐观。

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曹烨民教授演讲

上影响介入治疗的因素特别多,我非常赞同来自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曹烨民教授的观点,就是做血管介入的时机会影响治疗效果,早做、晚做都不行。但也不仅仅是时机的问题,像介入治疗的适应症、禁忌症等方面也有影响,有的人可以做,有的人不可以做。

我科王建华主任参加会议

更何况改善血液循环只是糖尿病足治疗的一个方面,还有许多其他问题需要重视,例如对局部伤口创面的综合处理与治疗。在这一点上,介入对创面的治疗缺少有效处理经验,病人在血管外科做过介入之后,需要转到内分泌等科室再去治疗伤口,血管外科的治疗基本结束,整个治疗不具备连贯性,导致创面难长好,介入治疗就失去了意义。

在这次大会上,有不少年轻医生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。他们刚开始也是西医,也是做支架,当接触到了中医,见证了中医的治疗效果之后,表示我们现在的治疗方案太依赖于介入治疗了,病人不一定要做支架,临床上通过中医保守治疗康复的效果反而会更好。

我科赵华彬医生进行案例分享

中医对创面以及控制创面感染的意义重大

就目前对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以及感染的控制,主要的两个方面有改善循环与创面愈合,西医常见的治疗方法除了介入,还可能有负压引流、植皮、打抗生素等方式。而中医治疗则更为保守,主要包含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和中医煨脓生肌。

与西医相比较,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有明确的理论基础——中医对“血脉”、“血行”、血液的“灌溉一身,无所不及”,以及“血瘀”、“血凝”、“痛则不通”和“活血化瘀”等,与西医对血管的解剖、生理、血液高凝、血管阻塞和抗栓疗法等理论相似。

我科黄颖护士长进行案例分享

中医通过中药水、中药油、药膏、渗剂、水剂、注射剂等“组合拳”进行综合治疗,尤其是穴位注射,将药物直接灌注到病灶,可以有效改善循环,建立侧支循环,改善微循环,提高局部血氧饱和度,为促进创面愈合提供必要条件。

另一方面,煨脓生肌治疗伤口是中医治疗的另一优势。采用煨脓生肌的方法,对于清创后的伤口,辩证而治,在疮面外敷不同种类的中草药膏(散),使创口脓液渗出增多,载邪外出,能提高局部伤口的抵抗力、免疫力以及增生能力,有效快速控制伤口感染,促进创面自然生长出健康的肌肉组织及皮肤等组织。

黄颖护士长荣获病例大赛三等奖

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,不需要植皮,不做介入,不做负压,还能避免大量使用抗生素,对病人造成的损失小。一个又一个案例已经证实,糖尿病足缺血性坏疽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康复的效果很好,保肢率高,只不过周期会相对长一点。但是能治好病,病人能不截肢,其他的都不会是问题。

会后部分参会人员合影

当然,虽然中西医结合的效果值得肯定,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声音和观点。这难以避免,我也认为这是医学得以进步的前提。对于我们中西医结合医生来说,一定要包容,更要有自信,不断去学习新知识新理念,帮助更多糖尿病足患者不截肢。(商丘五院糖尿病足治疗专科